七封信一世师生情——记徐丰彦与陈槐卿师生情谊
来源:未知 点击: 发布时间:2024-06-07 15:50

  名。在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理专业就读的陈槐卿看到消息,立刻报考了上海第一医学院生理学专业的研究生。

  陈槐卿对照着上海第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的地址,给著名的生理学教授徐丰彦先生写了一封信,询问考试科目的参考书和研究方向。1956年,国家评定了首批一级教授,也是自那以后国家评定的唯一一批一级教授。上海第一医学院拥有仅次于北京大学的16位一级教授团队,徐丰彦教授就是这十六位之一。

  中国生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蔡翘教授曾评价他的学生徐丰彦:“朴素勤学,寡言多读,成绩为一班之冠,我很称赞其品格和成绩。”作为教师的徐丰彦在要求自己的学生时,也着重提到了教学水平与人品二者的重要性。

  徐丰彦教授收到来自北京大学的本科生陈槐卿的咨询信件后,让秘书详细回复了这封信件,解答了陈槐卿来信的问题,并于信尾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信件很快由上海抵达了北京,在咨询信件发出后的一周里,陈槐卿并没有想过这位著名的一级教授会回复自己。幸运女神降临得如此之快,让陈槐卿全心投入了复习备考。专心备考的陈槐卿没有回老家陪伴家人,他在生物系图书馆里度过了这个春节。

  1963年6月,毕业季,当大家开始纷纷奔向分配单位时,努力了一年多的陈槐卿得知自己被录取为上海第一医学院生理专业研究生。

  三个月后,陈槐卿终于来到上海,来到上海第一医学院,走进生理学教研组,他见到了当初回信给他,给予巨大鼓舞的徐丰彦教授。徐教授要求陈槐卿每周向他汇报课程学习情况及科研进展情况,周报制度直到1966年6月文革中断。

  徐教授为陈槐卿制定了全面的培养计划:在金工室锻炼动手能力,制作误差不超过0.1毫米的不锈钢块;在电工室安装脉冲电刺激器;在化学制剂室调配各种溶液;在特定课程中使用英文原版参考书。

  1963年国庆节,陈槐卿在徐丰彦家度过,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看到彩色电视,播放的是上海人民在人民广场庆祝国庆节的场面。

  1966年,“”爆发,陈槐卿做出了至今最后悔的事情:他与一些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给徐丰彦教授贴了大字报。

  在文革中,陈槐卿被分配到四川省涪陵县的一个偏远贫穷的山区卫生院,也渐渐地与上医的同学和老师失去了联系。

  文革结束后,陈槐卿被调至四川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在川医,陈槐卿痛定思痛,开始反思,并决心从的阴影中走出来,他提笔给徐丰彦老师写了一封信。

  信上检讨了贴大字报的错误,诚恳地向徐教授道歉,乞求获得原谅。信件寄出后,陈槐卿忐忑不安,比等待考研前那封回信还要紧张。

  徐教授原谅了陈槐卿,安慰他“青年人生活经验不丰富……更易受骗”,并鼓励年轻人“中国的前途希望寄托在你们这一辈的身上”。

  1979年11月,徐丰彦教授陪同华裔美国生理学高逢田教授访问四川医学院,陈槐卿又一次见到了徐教授。

  徐教授对陈槐卿说:“这里校园宽敞,美丽,设备也不错,学生实验动物还能用狗,在上海是做不到的,你不必挤到上海去了,就在这里好好发展。”时隔多年又听到了徐教授的教诲,陈槐卿的心便开始在川医扎根了。

  师生俩这次在川医的行程还包括陈槐卿陪伴徐丰彦教授故地重游抗战时期在成都布后街的居所,留下了师生俩唯一的一张二人合影。这张合影被陈槐卿一直珍藏至今。

  徐教授回到上海后,将一同游玩时的照片寄给陈槐卿,但两天后,徐教授因遗失底片,又写信请陈槐卿将照片寄回。

  短暂的相聚拉近了上海与成都之间两千多公里的距里,也消融了师生间的历史隔阂。

  1980年1月,川医接到卫生部通告,国家要选拔第二批供公派留学生。陈槐卿报名后,通过了严格的考试、政审,成为了出国留学预备人员,离公派留学还差一些学生期间的成绩单。然而在上医的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在国外了,身在成都的陈槐卿只好麻烦徐丰彦教授帮他查询这些成绩。

  此时已77岁的徐教授在收到陈槐卿的求助信件后,立刻亲自行动,多次跑到学校科研处询问、查找。最终将他所能查询到的成绩寄给了陈槐卿。

  两周后,陈槐卿收到了这封信,依旧是熟悉的上海第一医学院信纸,拿着这份成绩单,陈槐卿成功入选公派留学生,于1982年至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进修。

  两年后,陈槐卿在美国进修完毕,回到国内。此时的四川医学院已改名为华西医科大学,为发展新学科,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陈槐卿也参与到这个教研室的建设,并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除了陈槐卿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这些成就,他的同门张镜如开始担任上医校长,肖俊开始担任上医党委书记。陈槐卿写信给徐教授,感谢了他的教诲,并汇报了自己近期的工作进展。

  这封信和陈槐卿准备的黄芪一同托上医生理教研室林瑞锦老师之手带到了徐丰彦教授处。

  此时的徐教授已81岁高龄,进入冬天后,他的健康状况逐渐下降,收到黄芪和学生来信的他虽感到颇为欣慰,却认真地将学生们的成就与自己的教导撇开了:“教研室中有几位同志被组织选中完全由于他们自己的努力,与我无关,不敢掠美。”

  在成都华西医科大学,陈槐卿兢兢业业地在岗位上进行着教学、科研工作。1986年,他订购了瑞士Low Shear 30流变测定仪到达实验室,按照说明书安装和调试该仪器设备,没有请国外专家,苦战了一个暑假,终于可以测定血液的表观黏度,黏弹性和触变性,可以正式开始研究工作了。陈槐卿写信与徐教授分享这份成就感,并很快收到了徐教授的回信得到了肯定。

  见到学生在独立的科研中取得巨大成果,徐教授也叮嘱陈槐卿作为科研单位的领导,除了科研本身,还要注重全方面培养科技人员,尤其在精神文明方面,更要负起责任。

  陈槐卿读到这里,深感自己责任重大,除了踏实工作外,还要注重培养科技人员的道德品质。1989年,他被任命为学校科研处长。

  1994年,牢记徐教授教诲的陈槐卿被任命为校长助理,兼任学校图书馆馆长。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华西医大他创建了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曾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2003年获四川省学科学术带头人称号。截至2016年11月,陈槐卿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多部。培养博士后12名,博士26名,硕士22名。

  陈教授捐赠著作及本文所提及的信件时的留影,从左到右依次为陈槐卿教授夫人,陈槐卿教授,四川校友会秘书长聂廷锋

  2016年,为了能将徐丰彦教授的教导传授给更多学子,陈槐卿将他所珍藏的4张照片和7封信件,全部捐赠给母校上医,让这些宝贵财富发挥更大的作用。

  《怀念恩师徐丰彦教授》,杨焜,《生理科学进展》,1994年第25卷第3期

  《关于1962年招收研究生问题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62)教一蒋厦字第774号